Skip to content
照片由澳大利亚残奥会提供

Table of Contents

撰写者: Eva Zhang, Sherry Sheng & Elaine Miao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断被各种鲜活的生命所吸引与启发。在众多引领时代风尚的人物中,乒乓球运动员雷丽娜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曼宁汉姆的居民,她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通过其个人魅力和智慧影响了无数追随者。雷丽娜天生左右腿相差十公分,但她以其坚定的信念、坚韧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激情,成为了许多人的榜样和灵感源泉。

雷丽娜在五届残奥会上赢得了十枚奖牌,其中包括六枚金牌和四枚银牌。她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与队友一道夺取了Teams C6–10金牌;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和2012年伦敦残奥会分别获得了乒乓球Singles C9和Teams C6–10的冠军。2017年她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代表澳大利亚参与了多项国际乒乓球赛事。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她为澳大利亚赢得了Singles C9的冠军。如今,她正全力备战2024年巴黎残奥会,向着新的高峰攀登。

在本次专访中,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位备受瞩目的公众人物,探索她在事业、生活以及社会责任方面的独特见解。

Q1: 首先我们知道您很早就开始打乒乓球了,那或许在您这个乒乓球的职业道路上,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情激励着您选择了这项事业?

A1: 应该从一开始就是我父亲了。他是个乒乓球狂热爱好者,所以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他就想培养我打乒乓球。不过,当时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直到我七岁的时候,突然对乒乓球产生了兴趣,开始跟我爸练习。然后到了我十一岁的时候,我就加入了江苏队。后来也辗转到很多地方训练,参加比赛。2017年来到墨尔本定居。

训练与备战

Q2: 因为我们知道您最近在备战2024巴黎夏季残奥会,能否稍微谈一下您现在的训练重心?我们听说您现在是不是一周会训练4~5次?

A2: 目前我每周会有2-3次的乒乓球训练,再加上2-3次的健身,2-3次的training,总共加起来大概是四五次。训练强度还是蛮高的,为了确保自己在比赛中保持最佳状态。

Q3: 您如何平衡您的训练、比赛和个人生活呢?

A3: 这确实是一个挑战。目前我每周有四五次训练,同时我还在准备上学。所以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能够平衡学业和训练。目前的重心还是放在准备比赛上。

Q4:未来继续读书深造的话, 您选择在澳洲这边就读相关的体育专业吗?

A4: 今年我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计划从明年开始上大学。至于具体的专业,我还没有最后决定。因为我在中国的时候读的是管理学,所以目前还在考虑是继续管理学还是换一个新专业。

职业生涯与挑战

Q5: 在您的运动生涯中,最有挑战性的时刻是什么?遇到让您分心的事时,您是如何克服的?

A5: 我的运动生涯中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没遇到很多挫折。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比赛输了之后的心理调整。有时候会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失望,需要时间来恢复信心。

Q6: 您在2003年第一次入选残奥会,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A6: 当时我还比较小,没什么特别的想法。第一次参加残奥会是2004年雅典残奥会,虽然我年纪小但其实技术水平已经够高了,有机会拿到单打冠军,但因调整不够好输了。那次挫折对我来说是个大的挑战。

Q6-2: 您当时是怎么调整的呢?

A6-2: 我调整了挺长一段时间,输了之后会对自己不信任。技术水平达到了,但心理能力不够好。同时也会怀疑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参加一次奥运。输了一两次比赛后,我开始质疑自己是否还能坚持下去。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慢慢调整,最终我找回了自己的信心。

Q7: 除了时间之外,还有什么帮助您走出这些挫折?

A7: 别人的鼓励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来自家庭、教练和团队的支持。每当我感到低落时,他们总是能够引导我,给我力量继续前进。

Q7-2: 您的父亲在您小的时候指导了您很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A7-2: 他属于比较严厉的类型,尤其是在乒乓球训练方面。他希望我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要浪费时间在无用的事上。但在输赢上他并没有给我很大压力。他的严厉帮助我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Q8: 到目前为止,您最自豪的成就是什么?

A8: 2008年北京残奥会对我来说是最自豪的时刻。当时我获得了单打金牌,实现了从小的目标。这是我运动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未来目标与计划 

Q9: 您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包括乒乓球内外的生活 ?

A9: 明年我会开始上大学,目前还在考虑学什么专业。除了在乒乓球上的发展,我希望能够在学业上也有所成就,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Q10: 您退役后有其他的计划吗?

A10: 有可能成为教练,但现在还没有太多的规划。我想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看看未来会如何发展。

文化与社区

Q11: 您觉得中国和澳洲在残疾人运动员培养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11: 其实我觉得在中国和澳洲两地培养残疾人运动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当然,无论是来自哪里的运动员都是在为了梦想努力。在中国,更多的是依靠举国体制,这意味着国家会在各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训练设施到教练团队,都有很大的保障。这样运动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训练,而不需要太多担心其他问题。

相对而言,在澳洲,运动员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自律。虽然这里也有很多支持,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你需要自己安排训练计划,自己管理时间,同时还要兼顾生活的各个方面。

Q12: 您为什么选择在曼宁汉姆定居?

A12: 当初选择曼宁汉姆定居是因为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居住。我第一次来澳洲的时候,有个朋友住在这里,我过来探访时就被这里的美丽风景和友好社区所吸引。

Q13:  您最喜欢墨尔本的什么地方?和国内的差异在哪里?

A13: 墨尔本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在这里,大家都很注重健康和生活质量,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跑步、骑车或者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相比之下,国内的生活节奏更快,大家可能更多地关注工作和事业。

在墨尔本,我觉得人们更加享受生活,注重平衡工作和休闲,这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和愉快。我喜欢墨尔本的多元文化和美食,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馆,每天都能尝试不同的美食。而且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有很多公园、海滩和自然保护区,是户外运动的理想之地。

总的来说,我觉得墨尔本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健康和平衡,这与国内快节奏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无论在哪里生活,我都觉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只要用心去体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比赛与团队

Q14: 您这次在巴黎残奥会报了哪些项目?

A14: 9组,混双、双打。

Q15: 您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

A15: 队长。

Q16: 您如何帮助队友疏解心理压力?

A16: 我们有专门的心理课程和工作坊。我更多是充当教练和队员之间的桥梁,传达队员的想法和教练的策略。

Q17: 您如何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经验回馈社区?

A17: 如果需要我的话,我愿意教大家打乒乓球。我非常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经验来回馈社区。乒乓球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非常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健身活动,尤其是中老年人,乒乓球是一项安全且健康的运动。

Latest